医院动态
【首都除夕 护卫健康—新春医者,生命花开】
在乙巳年的春节假期,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区的医护人员用实际行动再次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春节本是阖家团圆的时刻,但对于神外脑血管病区的医护人员来说,却意味着更多的责任与坚守。作为全院最忙碌的科室,在脑血管意外高发的春节期间,神外脑血管病区共接受了81例急诊会诊,进行了44台急诊手术:开颅动脉瘤夹闭术6台,复合手术动静脉畸形切除术2台,开颅血肿清除术1台,去骨瓣减压术1台,脑室穿刺术4台,动脉瘤介入栓塞术13台,全脑血管造影术17台。
除夕:不眠的夜晚,坚定的信仰
院外,万家灯火,病区内,急诊灯光闪,电话铃声疾。负责急诊会诊的神外脑血管1病区陈晓霖主任医师和于嵩林副主任医师共接到14例会诊请求,并协同神外脑血管3病区姜鹏主任医师、神外脑血管2病区赵雅慧医师完成7台急诊手术。神外脑血管1病区邓晓峰副主任医师甚至在除夕夜携麻醉科的夫人离开家庭晚宴,赴院驰援手术。
除夕清晨,寒意渐浓,睡意正酣,但医护人员的战斗才刚刚打响。一位32岁的年轻女性因突发剧烈头痛和视物模糊,从山东紧急转院至我院。影像检查显示为脑动静脉畸形。在病区主任曹勇主任的指示下,陈晓霖主任医师团队迅速制定了手术计划,成功切除了这一危险病灶。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再获新生。
更令人难忘的是一位35岁的产妇,产后4小时突发头痛并迅速昏迷。头部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但全脑血管造影未发现明显动脉瘤。尽管如此,她的颅内压却在逐渐升高——脑室出血导致急性脑积水,病情危在旦夕。病区主任曹勇精准评估后决定实施右侧侧脑室外引流术——通过精准定位,将颅内堆积的脑脊液与血液引流出体外,降低颅内压,争取时间严防脑疝。此操作看似简单,却是对医生手术经验与技术水平的高难度考验。引流管穿刺位置稍有差池就可能触碰脑组织或其他重要结构,带来不可逆的后果。团队成员齐心合力,陈晓霖和于嵩林聚精会神,反复验证定位,确认进针的角度与深度,手术终获成功。
初一至初六:有序的接力
春节期间,急诊任务依然繁重,但医护人员秉持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忙而不乱,井井有条。面对每一天的挑战,但我们迎难而上,专业诊治,高效服务。
初二中午,85岁的李奶奶突发头痛3个小时紧急入院。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进一步检查发现是左侧颈内动脉C7段的大型动脉瘤。张静波主任医师团队迅速行动,仅用3小时便完成了手术方案制定和手术室准备成功实施了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拆除了这颗“定时炸弹”。张静波没能在春节和家人团圆,但为了一位患者的安康,却在另一层意义上与生命相拥。
神经外科脑血管2病区同仁忙碌的身影
初六,一位46岁的患者因剧烈头痛入院,检查结果显示为右侧大脑前交通动脉瘤。经过科内会诊,团队决定实施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然而,前交通动脉瘤地处脑血管的十字路口,手术不仅需要解除致命危险,还必须避开复杂血管网络,保全患者的神经功能。手术过程中,团队成员密切配合,成功夹闭动脉瘤,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初七:坚守的结束,新的开始
初七是春节假期的尾声,但神外脑血管1病区江裕华主任医师和王明泽医师依然处理了6例会诊及7台手术。病区的忙碌并未因节日的结束而有所紊乱,所有的工作都在团队的严谨操作中步入正轨。
坚守与奉献:医者的初心
这个春节假期,让我们刻骨铭心的不只是紧张兢慎的工作节奏,还有在曹勇主任、张岩主任、杨新健主任三位病区主任的领导下,神外脑血管1、2、3病区全员齐心协力、并肩作战的感人瞬间。更为可贵的是,神外脑血管病区全员,模糊了假期的时间,突破了组织机构的边界,全时、全员跨病区协同,将家庭的牵挂深藏心底,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献给医院和病患,体现了职责所系、大爱无悔。
记得那一天,急诊患者纷至沓来,繁重的手术和有限的人力使得每一位值班人员都面临极限挑战。此时,神外脑血管1、2、3病区的同事们迅速援手,放弃节日团聚,直接投身战斗序列。他们中,有不在值班名单的,有刚下夜班回家的,有家人旅游出行的,即便牺牲了陪伴家人的时间,他们依旧不改初衷,正是这场跨病区的协同作战,让我们面对高强度的患者救治中依然有条不紊,精准高效地完成了一台又一台手术,只因我们同属一个名字——天坛神外人。
断不可遗漏的还有可爱的护士们,每日清晨,护士们已经早早上岗,凭借耐心、爱心和细心,穿梭于病床和诊疗间,测体征、换药瓶、查伤口……她们不仅是患者健康的守卫者,更是医生忙于急诊、手术时的最佳搭档。
神经外科脑血管1病区护士温情陪伴
我们以党建思想为引领,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融入日常工作中,这既是我们对职业的尊重,也是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以满腔热血去迎接每一次挑战,在这座城市的心脏,铭刻下医者的光辉篇章。正如这春天给予人们的希望一般,我们将为守护生命而勇往直前。
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区全体同仁给大家拜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