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89天悉心呵护 出生仅有800克超早产儿顺利出院
他仅仅在妈妈肚子里“呆”了26周,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的时候“急不可耐”地来到这个世界。刚出生时,他体重只有800克,仅仅有成年人手掌大小,被医护人员们爱怜地叫做“小八百”。经过北京天坛医院和北京儿童医院医护人员89天的悉心呵护,“小八百”闯过一道道难关,坚强地“走”出暖箱,跟爸爸妈妈一起回家了!
据了解,“小八百”也是北京天坛医院新生儿病房建立以来,成功救治的最小孕周和体重最轻的超早产儿。
从见到他的那一刻起,“战斗”就打响了
对于有过两次流产史的李女士来说,即将到来的这个小生命显得尤为珍贵。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五),李女士到北京天坛医院产检时,医生发现她有早产迹象,立即把她收治入院。
“当时最担心的就是早产,孕妇怀孕才26周,万一早产,孩子会面临非常危险复杂的情况。”北京天坛医院妇产科主任冯力民说,医生曾经想尝试保胎,但最让她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1月30日晚,李女士开始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早产已不可避免。
“李女士和家属非常强烈地渴望生下这个孩子,很坚决地跟我们说‘决不放弃’。”当天值班的妇产科主任医师李晶华迅速将情况向冯力民和产科主任高婉丽汇报。三位专家根据李女士有两次流产史,以及入院时的情况,分析很可能产妇产程特别快,需要提前做好新生儿抢救的准备。
随后,妇产科立即联系儿科、麻醉科,没过多久,北京儿童医院天坛诊疗中心的新生儿科专家齐宇洁从家里赶到医院,与麻醉医生景龙年一起进入分娩室,做好随时进行抢救的准备。
19时,李女士被推进分娩室;20:29,一个男婴呱呱坠地。
虽然分娩室内的医护人员都是“身经百战”,但刚看到这个小家伙的时候,每个人的心里都不由自主地“咯噔”一下。
面前的这个小家伙只有成人巴掌大小,皮肤红红的像透明的一样,呼吸微弱,周围的一切和他相比都是庞然大物。
“体重800克,心率每分钟72次,马上抢救!” 清理呼吸道、球囊正压通气、气管插管、装置血氧监护,分娩室里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小家伙,一定要挺住”,每个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
“血氧饱和度94%,心率每分钟145次……”10分钟后,小家伙的生命体征达到正常水平,带着一身管路被小心翼翼地放进新生儿暖箱,“挺”过了第一关。
“抢救的过程不同科室衔接得特别顺畅,经验丰富的齐宇洁主任一直在鼓励我们‘稳住了,孩子没事儿’。”李晶华说,“孩子情况稳定下来,所有人的心里都是一种特别复杂的感情,既松了一口气,又为小家伙担心。”
“我们不能辜负孩子父母的信任和期望。事实上,从看到这个小家伙的那一刻开始,一场‘生命保卫战 ’就正式打响了。”齐宇洁说。
24小时守护 89天“纠结”的“拉锯战”
“我的‘小八百’,我看看长个儿了没有。”每天一到单位,北京天坛医院新生儿病房护士长郅浩亮第一时间就要去看看“小八百”。由于“小八百”出生时新冠肺炎疫情严峻,为了保证新生儿的安全,新生儿病房停止了探视,医护人员们要经过反复消毒才可以接触新生儿;为了减少新生儿的家属在往返途中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新生儿病房将原来规定的家属每天送一次母乳,改为每周送一次冷冻母乳。“小八百”的护理也交给了郅浩亮和几名经验丰富的护理组长专门负责。
齐宇洁介绍,一般情况下,妊娠满28周但是不到37周间分娩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妊娠小于28周分娩的新生儿叫做超早产儿。像“小八百”这样的超早产儿由于胎龄小、体重低、全身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会面临呼吸衰竭、严重感染、喂养不耐受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后续的救治过程犹如闯关。
“‘小八百’全身的血量总共才70多毫升,每次化验采血,对于正常的新生儿来说不成问题,但是对于他来说可能是非常凶险的,我们只能尽可能少的取血进行必要的检查。”齐宇洁说,每次采血、用药,对于医护人员来说都是“纠结”,都要进行精确的计算,“比绣花还要精细”。
“如果是以前,这样的孩子会被转到专科医院治疗,由于疫情的特殊时期和前期收治早产儿的经验,而且有了专家‘撑腰’,我们胆子大了许多。”郅浩亮说,“毕竟这么小的早产儿在整个新生儿ICU的救治中都是一个挑战,对于我们‘年轻’的新生儿医护团队更是巨大考验,每天都是如履薄冰。”
“我基本是24小时随叫随到。”齐宇洁带着团队制定了精确到每日的治疗监护计划,并根据“小八百”的情况随时调整;护理监护团队24小时严密监护“小八百”的生命体征,小家伙的一点变化都会牵动治疗团队的心。
出生后没多久,“小八百”就遭遇了一次难关:他的臀部出现大面积紫癜,有出血渗出并伴有破溃,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出现感染。“经过反复探讨,我们尝试小剂量输血浆、定期检测感染指标及凝血项、加强换药等办法。”北京天坛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王桂芬介绍。
“我怕频繁换药导致皮肤二次损伤,特别担心因为皮肤问题导致后续治疗不顺利。开始时差不多每周换一次药,齐宇洁主任每次都和我们一起,后来慢慢掌握了规律,就放心了。”郅浩亮说,在精心照顾下,“小八百”的皮肤开始愈合,又闯过了一个大关。
因为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小八百”经历了两次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每一次都是万分凶险。“时刻不能放松!”齐宇洁说。
“超早产儿的护理要求可以说是非常苛刻,特别是对气道的护理,每一次吸痰、换药、清理,动作都必须轻柔、操作流畅。”郅浩亮说,从农历正月初七第一次见面起,“小八百”就成了她心中最重的牵挂。
“跟他一起经历了一个一个难关,看着他从那么小的一点点,一天天长大,心里满满都是成就感和幸福感。”“小八百”越来越壮实,护士们每天会轻轻摸一摸他,进行抚触锻炼,刺激他的神经系统发育,而这个小家伙在暖箱里也越来越不安分,经常会举起小脚跟护士们“打招呼”。
祝你茁壮成长,再见,我们的“小八百”
到4月16日,“小八百”已经在暖箱里“呆”了78天,体重也长到了4斤多。情况越来越稳定的他,终于离开了暖箱,回到了正常的生活环境。这个时候,也是需要妈妈为他进行“袋鼠式护理”(一种能够提高母乳喂养率,稳定早产宝宝的生理状况,增强母婴情感互动的护理方式)的时候了。
为了防止往返医院路上感染新冠肺炎,经过医院批准,“小八百”的妈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后,住进了新生儿病房,这也是她第一次见到“阔别”两个多月的儿子。
“刚看见他的时候,看见他那么小小的,我都不敢动他,像个小老头一样。”李女士说,“刚来的时候他的哭声跟蚊子似的,第一次听到他响亮的哭声,我特别激动,这种感觉是那些足月孩子的父母体会不到的。”
护士们手把手地指导李女士怎么抱孩子,怎么“袋鼠式护理”,怎么喂奶、换尿布等等,妈妈的动作越来越熟练,和“小八百”也越来越亲密。
来到这个世界的第89天,“小八百”终于可以出院了。
4月27日一大早,爸爸和奶奶就来到医院,等着迎接“小八百”出院,他们带来一面写着“医技医德赛华佗 心热似火如家人”的锦旗,郑重地交给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们用“小八百”出生以来的照片制作了一本“成长手册”,送给他的家人。“我今天表现得很好,已经闯过了一关”“今天的进步:已经把奶全部消化啦”“快夸夸我,摘掉呼吸机啦!而且我在试着自己吃奶呀”……“成长手册”里记录了“小八百”在医院89天的点点滴滴,爸爸妈妈一页一页地仔细翻看着,生怕错过照片上的一点细节。
爸爸妈妈抱着“小八百”走出了视野。“特别特别想抱抱他,最终也没实现。”郅浩亮遗憾地说。”
“以前都是叫他‘我的小八百’,他妈妈来了,就不敢叫了。祝福他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是我们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