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多学科协作 成功抢救极度高危肠坏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
不久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援——面对年逾古稀、基础疾病复杂的极度高危肠坏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普外、心内、麻醉、重症、手术室等多学科团队合作,果断手术,在生死关头把患者“抢”了回来。
69岁的褚先生20年前因胃肠扭转接受了肠切除手术,近一年来反复出现腹痛、腹胀和停止排气排便的症状,不久前,他的症状突然急剧加重,保守治疗无效,家人连忙把他送到北京天坛医院求医,而此时的褚先生剧烈腹痛、腹胀如鼓,体温飙升至40℃,血压骤降,仅有70/40mmHg,很快陷入感染性休克。
“患者的情况需要立即进行手术,但是他的身体情况,让我们‘左右为难’。”北京天坛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闫文貌回忆,褚先生两次心梗,进行过冠脉支架手术,慢性心力衰竭,近半年还频发不稳定心绞痛。入院检查发现,他的心肌损伤标志物飙升,心电图提示新发心梗,心脏超声显示射血分数仅37%,并存在室壁瘤和异常运动……“这些异常意味着患者在围手术期心源性猝死的概率极大。”闫文貌说,但是如果不立即手术解除肠梗阻、清除腹腔感染源,感染性休克将很快夺取患者的生命,患者陷入“不做手术必死无疑,做手术九死一生”的绝境。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闫文貌和副主任医师许光中立即申请启动多学科协作(MDT)机制,紧急联系麻醉、心内、重症专家联合会诊,医院总值班快速响应,迅速统筹协调全院最优资源。经过慎重讨论,MDT团队迅速确定手术方案,心内科针对患者的心脏问题制定详细的应对方案,麻醉科制定极其精细的循环管理预案,ICU做好术后全方位支持的准备。
“打开褚先生腹腔的时候,大量浑浊肠液涌出,部分肠管已因缺血坏死,情况非常不好。”闫文貌说。如预期的一样,褚先生的心脏险象环生,血压像过山车般剧烈波动。麻醉医生按照事先指定的预案,依托先进的监测手段和丰富的危重症麻醉经验,像“绣花”一样精准用药,将褚先生的血压始终牢牢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手术医师迅速完成坏死肠管切除与吻合,顺利完成手术。
术后,褚先生被转入ICU病房,而此时,他和医疗团队需要面对腹腔感染、急性心衰、肾功能损伤等一系列难关。医疗团队通过强效抗感染、精准抗心衰以及CRRT(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及时介入稳定内环境等一连串“组合拳”,成功稳定住褚先生的病情,经过精心治疗,褚先生目前已痊愈出院。
“这次极高危肠坏死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成功抢救,体现了多学科协作的优势,不仅挽救了褚先生的生命,更为我们处理类似极端复杂病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未来面对复杂危重病例,我们也将更有信心。”闫文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