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概况 >>天坛精神

医院概况

天坛精神

17年后,再见“小汤山精神”

作者:卢国强来源:宣传中心 发布时间:2020-03-18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截至3月18日,北京天坛医院共向北京小汤山医院派驻29名医务人员,参与境外来(返)京人员中需筛查人员、疑似病例及新冠肺炎轻型、普通型确诊患者治疗工作。这支平均年龄30岁的队伍,像17年前的前辈一样,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微信图片_20200318185015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00318185041_副本.jpg

       “年轻人是时候站出来了”

      3月15日清晨,16名医务人员在北京天坛医院集结,驰援小汤山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徐燕玲护理部及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等为医疗队员们送行。

      “现在我们年轻一代是时候站出来了。”“95后”护士彭静雯坚定地说,“知道组队的消息,就是一门心思想去,给护士长发信息报名时有点紧张,手有点抖,知道被选中后,反而平静了。”

      确定出发时间后,彭静雯考虑再三,还是向父母“坦白”了,没想到父母全力支持,唯一的“要求”是“好好休息,多吃点,不许减肥”。

      “17年前抗击SARS疫情的时候我十三岁,看到了病毒的无情,更看到医务工作者的无私奉献。这是我成为一名白衣战士的动力。”第一批派驻小汤山医院的重症医学科护理组组长贾珍礼说,“现在,该我们来保护这座城市了。”

      据介绍,从2月17日第一批3名护士前往小汤山医院开始,截至3月18日,北京天坛医院先后派遣4批29名医务人员前往小汤山医院抗击疫情一线。这29名医务人员中,包括来自急诊、呼吸、神内、重症、感染、消化、外科、心内等多学科的26名护理人员,以及来自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专业医师2名、临床医学检验专业技师1名。

      他们平均年龄30岁,全部为临床医务人员优中选优的年轻骨干。行前,他们用年轻人特有的热情和朝气向医院领导报告:“我们一定严防死守,坚决完成任务!”

      抵达住地,队员们还没有来得及安顿好行李,就立即赶往会场参加防控培训考核,进入紧张有序的工作状态。

      “国有战,召必至,战必胜!”

      “放射科王志平跟科主任真是‘软磨硬泡’,最后‘如愿以偿’。”北京天坛医院医务处副处长王晓岩说。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已经有10年重症监护室工作经验的贾珍礼早早就打包好了行李,随时准备奔赴一线。他说:“我是最合适的人选,冲锋陷阵义不容辞。”

      “我爱运动,我身体好,我年轻,我是党员。”来自急诊科的护士彭丙欣,给了护士长一连串理由,“待到春暖花开时,我和我的战友一定平安归来。”

      “时间紧、任务重,但报名通知下达时,没有一个人犹豫,几乎是所有人都强烈要求前往战场。”北京天坛医院护理部主任蔡卫新说,短短几个小时,名额“爆满”,护理部反复斟酌报名人员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才最终确定名单。

      为了圆满完成任务,北京天坛医院在精心选拔出征人员的同时,对每一位队员进行系统的综合培训,包括新冠肺炎防控知识、隔离病区工作流程等内容,同时,每一位队员都到感染科、急诊、发热门诊的抗击疫情核心科室进行轮转,熟悉工作流程和防护流程,增强防护意识、具备防护能力。在出发前,每一位队员都经过严格的考核,只有综合考核合格,才能进入备选队伍。

      同时,还专门邀请参加过抗击SARS疫情的护士长用亲身经历指导医护人员们正确面对疫情、正确面对工作。“若有战,召必至,战必胜!”在留言簿上,一位队员工整地写道。

      天坛人再现“小汤山速度”

      17年前,4000名工人用7个昼夜建成北京小汤山医院非典病房,“小汤山速度”震惊世界。17年后,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1.5万余名建设者连续战斗53个昼夜,完成8.2万余平方米的新建、改造工程。

      “这里就是战场。我们14日来的时候还是空空的病房,‘战斗’一天多,16日第一批病房就开始陆续接收病人。”先期派驻小汤山医院的队员单静说。

      “‘小汤山速度’激励着我们。”北京天坛医院派驻小汤山医院领队刘晓楠说,为了按时完成病房建设、接收患者,从到达小汤山医院的那一刻起,全部医疗队员就进入分秒必争的战斗状态。

      “刚到病区的时候,只有我和4名护士到位,病房内基本还是空的。”刘晓楠说,“参与创建天坛医院特需门诊、体检科的经验派上了用场。”她带着4名护士迅速理清头绪,领设备、调试设备、整理物资……同样仅用一天多,病房已经具备接收患者条件。

      “第一天忙活到晚上11点多,第二天早上5点多起床,一直干到晚上。”刘晓楠说,为了接收患者更加从容,所有的时间都要“抢”。17日晚9点多,抢在休息前,刘晓楠给部分天坛医院的医疗队员开了个组会,强调工作和安全防护的细节;会后回到住地,队员们按照防范传染病的标准,给自己的房间规划“三区两线”。

      “想跟大家说的话特别多,但是看着大家疲惫的样子又实在舍不得占用休息时间。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说一些,最重要的还是安全。”刘晓楠说,只要有空闲,她就会在微信群里给大家发信息,“保证安全,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同事和患者负责”。

      在小汤山医院,战斗的精神鼓舞着所有人。“我们病区有一位岁数挺大的卫生员,有一天他跟另一位卫生员说:‘看看这些小护士多棒,一点都不害怕,看着她们我也不害怕了。’”刘晓楠说。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文:宣传中心 卢国强 图:宣传中心

北京天坛医院宣传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