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天坛科普】做好健康管理 和“甜蜜的负担”和平相处

作者:朱斌 朱乐亭 王尧 姚宁来源:药学部 内分泌科 发布时间:2024-11-14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2024年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为“糖尿病与幸福感”,在唤醒大家认识糖尿病管理重要性的同时,也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息,即使面对糖尿病,我们依然可以拥抱幸福的生活,从而进一步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推动糖尿病的预防、管理和教育,减少糖尿病带来的危害,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党支部、内分泌科临床营养科等部门开展一系列“联合国糖尿病日”健康宣教活动。


      14日上午,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临床营养科和相关单位携手走进右安门翠林敬老院,为老年朋友开展一场防糖、控糖的科普宣讲。讲座现场,药学部药师刘腾通过详细的讲解,为老人们做了“ 糖尿病用药”的相关科普;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许英霞生动形象地为老年朋友讲解了糖尿病患者如何吃好一日三餐,并现场带着老人们做了日常活动中非常有趣的“手指操”锻炼,经过两位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在座的各位老年朋友对糖尿病这种常见的疾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场频繁互动,有问有答,充满了和谐的气氛,到场老人纷纷表示感谢。

      同时,内分泌科医护团队在门诊一部开展“联合国糖尿病日”科普义诊活动,为前来咨询的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专业和优质的健康诊疗服务。内分泌科副主任徐剑、护士长姚宁、副主任医师郭莹糖尿病医疗和护理专家参与出诊,义诊中免费为患者测血糖、测血压,并在现场带领患者进行八段锦练习。

      另外,药学部制作了可视化的常用饮料含糖量展示板,分别放置在药物咨询中心、职工食堂、内分泌科病房,通过这个展示板,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常用饮料的含糖量,并据此做出更健康的饮食选择。


做好健康管理    和“甜蜜的负担和平相处

      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倡导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糖尿病健康服务的核心,促进患者享有健康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聊聊糖尿病这个“甜蜜的负担,怎么能够和它和平相处。

image.png

什么是糖尿病?有什么危害?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或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其主要特征。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伴有胰岛素作用缺陷(即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

1.因急性高血糖引起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等急性并发症,如果救治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

2.因长期慢性高血糖导致的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主要是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和心力衰竭,其中ASCVD包括冠心病、脑血      管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脏病、糖尿病神经病变。上述血管病变可以导致心肌梗死、卒中、失明、肾衰竭、截肢等严重后果,是糖尿病患者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

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

1.高风险人群

具备以下因素之一者为糖尿病高风险人群:

①年龄≥40岁;

②超重与肥胖[体重指数(BMI)≥24kg/m²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③有糖尿病家族史;

④缺乏体力活动;

⑤高血压;

⑥血脂异常;

⑦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⑧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分娩史或妊娠糖尿病史。

2.糖尿病前期人群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为糖尿病前期人群:

①6.1mmol/L≤空腹血糖(FBG)<7.0mmol/L;

②7.8mmol/L≤糖负荷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

如何预防糖尿病

1.对于一般人群,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限盐、戒烟限酒、平衡心理状态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对于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控制超重肥胖及热量摄入,加强体力活动,同时做好早期筛查。

2.提倡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当空腹血糖≥6.1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时,应到医疗机构进行糖代谢评估。

糖尿病患者如何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1.健康生活

①合理饮食,吃动平衡,控制血糖

②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占1/3

③多吃蔬菜、水果适量,种类、颜色要多样

④常吃鱼禽,蛋类和畜肉适量,限制加工肉类

⑤奶类豆类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选择

⑥清淡饮食,足量饮水,限制饮酒

⑦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注意进餐顺序

⑧注重自我管理,定期接受个体化饮食指导

2.配合诊治

      定期到医疗机构就诊,遵医嘱用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如服药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需调整用药,需及时和医生沟通。

3.主动管理

      与医生团队共同定制健康管理计划,规律监测血糖、血压、血脂和体重;每年进行慢性并发症筛查,包括足病、视网膜病变及肾脏病等。

4.平和心态

      保持乐观的情绪与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血糖稳定。如出现病情变化,在配合治疗的同时,积极调整心态。

5.寻求支持

      当血糖控制遇到困难时,可与家人、朋友或病友述说,寻求理解和支持。

      总之,希望广大糖友们记住:为了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血糖。

好消息

      北京天坛医院内分泌科正在进行一项针对糖尿病高危人群早期识别及精准干预研究。拟通过饮食运动指导,必要时联用双胍类药物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延缓或逆转病情进展。欲了解本项目详情或希望入组者可与海报下方研究人员联系。

c09f7016c0eee32731d472da62287211.jpg

药学部  朱斌  朱乐亭    内分泌科  王尧  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