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多学科协作 成功救治重症肌无力呼吸衰竭患者

作者:卢国强、卜小宁、孔颖颖来源:宣传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发布时间:2025-02-18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image.png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神经病学、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多学科团队经过一个多月的接力救治,帮助一名突发自主呼吸停止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转危为安。

      去年年底,有多年重症肌无力病史的张先生在一次感冒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口唇紫绀的情况,被送到北京天坛医院急诊时,张先生意识模糊,并很快停止自主呼吸。急诊科立即启动绿色通道,为张先生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开放静脉通路,稳定生命体征。急诊抢救团队判断,张先生的情况是重症肌无力危象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第一时间联系神经病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启动多学科联合救治。

      专家们判断,张先生的重症肌无力危象,是患者自身抗体攻击神经肌肉接头,导致呼吸肌“罢工”,随后神经病学中心救治团队立即启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快速中和致病性抗体,阻断“免疫风暴”。经过几周的救治,张先生的肌力逐步恢复,状态逐渐稳定下来。

      然而,还不等救治团队松一口气,又一个危机接踵而至:张先生突然出现发热、痰多的症状,感染指标持续攀升,CT显示,他的双肺实变(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肺内正常空气含量消失,变成“实”体)合并胸腔积液,氧合指数(肺脏将吸入的氧气转化为动脉血中氧气的能力,正常值为400-500mmhg)一度降到65mmhg,随时会出现生命危险。检验结果显示,张先生感染了一种名叫“铜绿假单胞菌”的细菌。这种细菌对碳青霉烯类、头孢、喹诺酮类等重要抗生素均耐药,因此也被称为“超级耐药细菌”。

image.png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把张先生转到呼吸重症监护室,针对“超级耐药细菌”,果断选用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进行精准打击,赢得控制感染的先机;针对患者双侧大量胸腔积液,采取胸腔置管引流,促进肺复张;通过床旁支气管镜彻底清除气道分泌物……通过一系列个性化治疗,张先生的体温逐步恢复正常,感染指标逐渐下降,痰培养转阴,肺部炎症明显吸收。大约一周后,他的肌力完全恢复,成功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2月7日,经历了一个多月抢救的张先生大步走出医院,恢复正常生活。

      “抢救-病因治疗-并发症管控”,在这次守护生命的“战斗”中,急诊快速反应、神经病学中心免疫调控、呼吸科感染攻坚,如齿轮般环环相扣,体现多学科协作机制的巨大而重要的作用。

宣传中心 卢国强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卜小宁 孔颖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