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我院王拥军教授团队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发布时间:2015-03-05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在2月27日上午召开的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市科技工作会上,220项创新成果喜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市委书记郭金龙,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为科技工作者颁奖,向他们辛勤工作取得的成果致以崇高敬意和热烈祝贺。副市长张工宣读了关于201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我院副院长王拥军教授团队获得201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在大会上代表获奖者发言。

  2014年共有220项科技成果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包括一等奖30项,二等奖60项,三等奖130项。获奖成果集中展示了北京科技创新的水平和特点,体现了科技奖励政策在服务国家战略、支撑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王拥军教授团队的项目“缺血性脑血管病医疗质量评价与防治优化体系的建立和临床应用”获得201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该项目属于神经病学领域,由北京天坛医院和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合力完成。

  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成人死亡和致残的首要病因,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我国人群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以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逐年递增的防治费用,已成为危害我国民众健康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给我国社会经济造成沉重负担。

  在此背景下,项目组围绕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脑血管病防治现状调查、急性期溶栓治疗新策略、脑血管病风险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规范化防治策略、医疗成果推广应用模式等方面开展了多项研究,旨在探索符合我国人群特点的脑血管病医疗质量改进策略,提高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规范化医疗质量水平。

  项目组提出并着力解决了下列关键技术问题:搭建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医疗质量研究平台,首次阐明了代表全国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群特点的医疗质量现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多学科协作、组织化管理的脑血管病防治优化体系新模式,建立起第一个国际标准化的卒中单元;在国内首次提出并验证了缺血性脑血管病扩大静脉溶栓时间窗至3小时以外的影像指导和溶栓治疗策略;在国内首次建立并验证了符合中国人群特点的缺血性脑血管病风险评估体系;基于上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临床研究数据积累,首次提出并建立了缺血性脑血管病医疗质量国家标准,提出并更新了一系列适用于中国人群的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和规范,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项目组依托脑血管病临床协同研究网络平台,将上述卒中单元新型规范化管理模式、溶栓治疗新策略、新的风险评估体系、以及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国家标准、指南和专家共识等成果,向全国300余家协同研究医疗机构推广并得到广泛应用,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好评。研究期间发表SCI文章77篇,累计影响因子228.456,其中13篇论著发表于脑血管病领域国际顶尖杂志stroke上,累计他引次数356次。项目组在研究期间培养国家优秀青年1名,培养研究生100余名,主办国际会议13场,国内会议80余场。

  项目组其他核心成员有:赵性泉王伊龙王春雪刘丽萍高培毅王文志贾茜许杰江滨米东华孟霞濮月华廖晓凌张玉梅。(科研处  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