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学科交叉形成合力 破解“卡脖子”问题——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继宗

作者:卢国强 岳朴 付琳来源:宣传中心 发布时间:2021-05-27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微信图片_20210527164747.jpg

      即将于今年11月召开的中国神经系统疾病大会暨中国临床神经科学峰会CNS2021,将更着重于神经科学前沿的问题探讨,以及前沿技术在神经学科领域的应用。目前中国神经科学领域关注的前沿技术有哪些,是否存在“卡脖子”问题,我们应如何破解?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赵继宗接受了我们的专访。

正视现状:“卡脖子”问题不容乐观

2.jpg

      赵继宗介绍,脑研究涉及到生命、信息、物理、化学、数学、材料、控制等多个学科,以及从基础到临床、从科学到工程多个侧面。因此脑科学研究需要脑科学工作者与其它学科高度协同,合作开展研究,提升系统能力。近年来在脑科学领域,已经陆续开始包括人工智能、纳米、脑机接口等新技术的探索,并围绕脑的认知功能,以及与认知有关的认知障碍、意识障碍等疾病展开研究。理工学科与神经科学、临床医师的结合,多学科合作是克服“卡脖子”问题的关键。

      “比如在人工智能方面,北京天坛医院在神经影像、病理学和人工智能结合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过去判断一位病人脑病变的性质,要靠病理学检查,现在通过数字技术,在手术前就能判断肿瘤的性质和预后情况。”赵继宗说,虽然我们在进行很多前瞻性的研究,但是不能忽略在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现在生物医学领域很多技术、设备和药物,都是来自国外;一间手术室,大到术中神经导航、手术显微镜、麻醉机,小到手术床、无影灯等,基本也都来自国外的企业,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多。”赵继宗说,特别是一些对研发和生产技术要求高的产品,往往被国外企业垄断。

      “比如神经外科用于夹闭动脉瘤的很小的动脉瘤夹子,被德国和日本企业垄断,到现在都依靠进口。”

      赵继宗认为,导致这种现状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临床工作、科研工作到成果转化的脱节。赵继宗说,目前伴随研究型医院建设,应该在制度设计上做好统筹,既能维持医院正常运转,满足患者需求,又能鼓励临床医生投入更大经历开展科研工作,“政府和医生的积极性都需要,才能真正推动研究型医院建设”。

真正形成合力 破解“卡脖子”问题

3.jpg

      2020年的中国临床神经科学峰会以疾病为主线规划各个分论坛,会议论坛布局更有特色,在针对性地解决疾病相关问题的基础上,促进各学科精诚合作与学科融合,整体会议迈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是我们破解‘卡脖子’问题的一个关键。”赵继宗说,打破学科界限,形成真正的融合,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一方面,在临床领域,实现学科交叉和融合。“比如癫痫、帕金森这样的脑疾病,既是神经内科的范畴,也是神经外科的范畴,再比如心脑血管疾病,在我们的学科划分上根据部位划分给心脏内、外科和神经内、外科几个学科,但实际上在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手段,以及预防措施诸多方面有很多相通的因素。”赵继宗介绍,临床医学应回归“以病人为中心”,打破学科限制。目前,北京天坛医院针对癫痫、帕金森等疾病,将相关科室、病房整合,为患者提供更丰富的治疗手段;发起“脑心同治”,联手北京安贞医院开展脑心共患病治疗,均获得良好效果。

      另一方面,更为关键的是“医工结合”、“医理结合”推动科技创新,不能单靠医生和医院。我们有了新的思维和理念,还需要理工科的专家研发,最后转化成为产品,在临床验证和使用。”赵继宗介绍,在发达国家,实验室往往集合了很多学科,大家共同围绕一个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展开合作攻关,往往还需要专业公司进行资金支持。

4.jpg

      “临床神经科学是脑科学研究的一个转化基地,脑部手术可以为脑科学研究突破提供强有力支撑,成为发现人类神经系统疾病科学问题的起点、验证和实践科学发现的终点、参与研发生物工程产品的脑科学研究转化基地。医工结合、医理结合十分重要。”赵继宗说,在学科交叉和融合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走出自己的科研和成果转化道路。

宣传中心  卢国强    图:岳朴 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