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 >>科研成果

科研教学

科研成果

转录组学指导的高通量药物筛选发现P53通路异常DIPG精准治疗新策略 北京天坛医院张力伟教授团队在《Neuro-Oncology》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作者:蒋壮来源:神经外科学中心
字号: + - 14

      中国北京,2025年9月10日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张力伟教授团队在弥漫内生型脑桥胶质瘤(DIPG)研究领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该团队通过转录组学指导的高通量药物筛选,首次发现针对不同P53通路异常状态的DIPG分层治疗新策略,研究成果近日正式发表于国际神经肿瘤学顶级期刊《Neuro-Oncology》。这是该团队继在《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Cancer》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系列重要成果后,在DIPG研究领域的又一力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蒋壮、谢璐阳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张力伟教授和徐骋、单绍波博士为文章共同通讯作者。这是该团队在2025年继发表“Identification of urinary metabolic biomarkers for histone 3 lysine27-to-methionine mutation diagnosis in brainstem gliomas”文章后,在神经肿瘤学顶刊《Nuero-Oncology》发表的第二篇重要文章。

  image.png

      DIPG是最常见的儿童脑干胶质瘤,因肿瘤位于脑桥关键部位且呈弥散性生长,手术切除困难,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该类肿瘤高发于儿童,患者中位生存期仅9-12个月,两年生存率不足10%,对患儿家庭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和经济负担,是全球肿瘤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张力伟教授团队通过对脑干胶质瘤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P53信号通路和细胞周期调控在DIPG中显著激活。基于这一发现,研究团队建立了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从950种化合物中成功鉴定出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SN-38对TP53野生型DIPG具有显著治疗作用。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通过联合使用ATR抑制剂AZ20,成功克服了TP53突变型肿瘤的耐药难题。

      研究最大的创新在于提出了“分子分型指导下的分层精准治疗”新模式:对于TP53野生型患者,采用SN-38单药治疗;对于TP53突变型患者,则采用SN-38与AZ20联合治疗策略。此外,研究团队创新性地采用脑室内给药方式,成功实现SN-38的脑干靶向递送,在提高疗效的同时显著降低了全身毒性。

 image.png

      这项工作是张力伟教授脑干胶质瘤研究与治疗团队二十余年来在脑干胶质瘤领域持续深耕的成果。这项研究不仅建立了从分子分型到药物筛选的完整研究体系,更重要的是提出了针对中国DIPG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为实现精准医疗奠定了坚实基础。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首次证实了基于P53通路异常状态的分层治疗在DIPG中的可行性。团队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相关研究的临床转化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张力伟教授团队在DIPG研究领域的系列突破性成果之一。该团队长期致力于脑干胶质瘤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已取得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发现:2014年首次发现脑干胶质瘤PPM1D基因功能获得性突变(Nature Genetics);2019年开发脑干胶质瘤脑脊液液体活检新技术(Acta Neuropathologica);2020年完成迄今最全面的脑干胶质瘤多组学图谱整合研究(Nature Communications);2022年揭示BMP信号通路在DIPG中的抑癌机制(Nature Cancer);2025年发现诊断脑干胶质瘤 H3K27M 突变的尿液代谢生物标志物(Neuro-Oncology)。这些系统性研究工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在脑干胶质瘤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244330、7244344)和北京市医学科研公益发展改革试点项目(JYY2018-7)的资助。依托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重要平台,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将继续深入开展脑干肿瘤的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推动脑肿瘤的精准治疗发展,最终造福广大患者。

 image.png

      张力伟,男,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CIMR)临床联合研究员,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外科学院荣誉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卫生健康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副主任,担任多个国际神经外科组织执行委员。曾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市脑肿瘤重点实验室主任。从事神经外科40余年,年均完成复杂手术约200台。创新融合多模态神经影像、导航与功能监测技术,提升脑干及颅底肿瘤诊疗水平。创建中国颅底外科协会与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首次发现脑干胶质瘤PPM1D基因突变,成果发表在Nature Genetics,被NEJM、Lancet Oncology等权威杂志广泛引用。开发全球首个脑干胶质瘤液体活检方法(发表在Acta Neuropathologica),建立中国人群分型体系并主导专家共识制定,绘制脑干胶质瘤全基因组图谱(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主持和建立中国脑肿瘤注册登记平台(NBTRC),在JCO和BMJ Open介绍研究方案。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十余项,科研基金逾4000万元。发表论文290余篇(SCI 20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35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奖励8项。出版专著9部,培养硕士、博士及博士后40余人。出诊时间及地点:每周二或周四上午,天坛医院B区国际部二层。

image.png

      徐骋,医学博士,美国杜克大学博士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医师。临床专长:脑胶质瘤精准外科手术,分子病理分型指导下的脑胶质瘤个体化治疗,儿童与成人高级别胶质瘤多学科协作诊疗。科研方向:脑胶质瘤致病机制研究,新型靶向药物与免疫治疗的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主持多个市级及局级科研课题。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Cancer/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顶尖杂志发表多篇文章。看诊时间及地点:每周四上午张力伟教授团队门诊,天坛医院A区门诊一部二层神经外科门诊。

神经外科学中心   蒋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