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常识 >>保健常识

健康常识

保健常识

霜降至,一餐暖食补深秋

作者:杨涛来源:中医科
字号: + - 14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当窗棂结起第一层冰晶,万物披上银白衣裳,我们迎来了秋季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此时天地阳气渐收,阴寒渐盛,昼夜温差可达15℃以上。中医强调“霜降补冬”,认为此时正是为身体储备能量抵御寒冬的关键时期,而顺应节气的食养之道,比任何药补都更为有用。

霜降·中医理论天人相应的深秋养生

      霜降时节,自然界阳气渐潜,阴气始凝。《内经》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此时人体气血随自然之势由表入里,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中医认为“秋冬养阴”,霜降养生需注重“敛阳润燥、健脾益肾”,以顺应天地闭藏之机。
01.五行对应,肺脾同调
      霜降属土,对应脾胃,而秋气通于肺。肺主皮毛,易受燥邪所伤;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此时饮食需兼顾“润肺防燥”与“健脾益胃”,通过食物调和气血,使肺气宣发有序,脾胃运化有力。
02.阴阳平衡,以平为期

      深秋燥邪与寒邪交织,易成“凉燥”之证。人体阴阳若失衡,可出现口干鼻燥、皮肤干裂、胃脘冷痛等症。食疗当以“温”“润”为法,既不可过于温燥而伤阴,也不可过于寒凉而损阳,须取中和之道。
03.气血津液,重在涵养
      秋燥最易耗伤津液,导致阴血亏虚。中医认为“津血同源”,霜降食养需注重滋阴养血,使津液充足、气血流畅,方能抵御深秋寒燥。

霜降·食养以食为药,温润深秋

      遵循“药食同源”智慧,霜降食养讲究“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推荐几道时令美食,正是霜降时节的养生之选:

山药羊肉粥温中健脾,气血双补

      取羊肉100克、鲜山药150克、粳米100克,配以姜丝、胡椒粉少许。羊肉性温,补气养血;山药甘平,健脾益肺;粳米和胃安中。慢火熬煮成粥,粥油温润,最宜清晨食用。此粥契合中医“脾主四肢”之理,能改善深秋手脚不温、脘腹冷痛之感,为体虚畏寒者首选。

白果炖老鸭润肺定喘,滋阴降燥

      选老鸭半只、白果30克、百合20克、陈皮10克。老鸭滋阴补虚,白果敛肺定喘,百合清心安神。文火慢炖两小时,汤清味醇。此汤宜肺润燥,适用于干咳无痰、咽喉干痒等“秋燥伤肺”之症,尤其适合经常吸烟、用嗓过度的人群。

芝麻核桃糕滋阴润燥,乌发养颜

      黑芝麻100克、核桃仁50克、红枣泥80克、糯米粉150克。黑芝麻滋养肝肾,核桃温肺补肾,红枣健脾养血。蒸制成糕,每日两片,能缓解皮肤干燥、毛发枯槁等问题,体现了“以色补色”“以形补形”的中医食疗观。

食养须知:因人制宜,辨证施膳

      阴虚火旺者应减少温燥食材,可搭配银耳、莲藕等滋阴之物;脾胃虚弱者慎用油腻厚味,建议采用炖煮等易消化的烹饪方式;高血压人群进食羊肉时可搭配萝卜以制其温性。

霜降·起居养生“三宜三忌”

保暖关节:
保暖关节,尤其注意膝关节、腰腹部防风防寒。
早睡早起:
早睡早起,顺应自然收敛之气,保持精神安宁。
适度进补:
适度进补,为冬季储备能量但避免过度滋腻。

 

生冷饮食: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大汗淋漓:运动应选温和项目以防阳气外泄。
悲秋伤怀:保持情绪乐观以免气机郁结。

      霜重愈显秋深,食暖更见养意。当寒霜染尽层林,不妨守一室温暖,品一餐契合时节的养生膳。让食物温养四肢百骸,让中医智慧融入人间烟火,方能顺应天地节律,从容步入寒冬。

中医科   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