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常识 >>保健常识

健康常识

保健常识

【天坛科普】小雪节气:中医教你如何预防流感

作者:曹静来源:中医科
字号: + - 14


微信图片_2025-11-21_171729_723.jpg

      小雪节气,气温骤降且气候干燥,风寒之邪易侵袭人体,流感等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中医认为,此时预防流感的核心思路是“扶正固本、避邪外出”——通过调理脏腑功能、补充人体正气,同时避免外邪侵袭,从根源上降低患病风险。从中医角度教您如何预防流感,助您安然度冬。

一、饮食调护:温阳润燥双管齐下,筑牢正气根基

      小雪后,人体阳气渐收、阴气渐盛,且气候“干冷”并存,饮食需兼顾“温养阳气”与“滋润燥邪”,同时避免损伤脾胃。

(一)核心饮食原则

1、温阳不燥烈选择羊肉、牛肉、鸡肉、鸽子肉等温补食材,搭配萝卜、山药、茯苓等健脾理气的食材同煮,既能补阳又能避免“上火”,减少痰湿堆积(痰湿体质者更易受流感侵袭)。

2、润燥不寒凉肺主皮毛,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气候干燥易伤肺,可常食银耳、百合、莲子、核桃、杏仁、梨等润燥食材,但需避免直接食用冰梨、凉银耳等寒凉食物,建议蒸食或煮后食用。

3、避忌伤正少吃生冷食物(如冰饮、凉菜)、油炸辛辣食物(如炸鸡、辣椒)及甜腻食物(如蛋糕、奶茶)。生冷伤阳气,油炸辛辣耗伤津液,甜腻助湿生痰,均会导致正气虚弱、外邪易侵。

(二)小雪防流感专属食谱

1、羊肉萝卜汤(温阳健脾,散寒防感)

      羊肉500克、白萝卜300克、生姜带皮5片。羊肉性温,能补脾胃、益气血、御风寒;白萝卜能理气化痰、消食导滞,搭配食用可避免羊肉温补太过,适合小雪后日常食用,增强机体抗寒防流感能力。

2、银耳百合莲子羹(润燥养肺,扶正固表)

      干银耳1朵、鲜百合100克、莲子20粒、红枣5颗、枸杞10克、冰糖适量。银耳滋阴润燥,百合润肺止咳,莲子健脾养心,三者搭配能滋养肺脾、补充津液,改善小雪后口干咽燥、皮肤干燥等问题,强化肺的防御功能。糖尿病人可不放红枣、冰糖。

3、生姜红枣茶(驱寒暖身,调和气血)

      生姜3片、红枣3颗、红糖少许(可选)。生姜能发汗解表、温中止呕,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二者搭配可驱寒暖身,预防风寒入侵,尤其适合晨起感觉怕冷、易感冒人群。

二、起居养护:藏阳保暖避寒,顺应节气规律

      小雪后“天寒地冻”,人体阳气需“藏而不泄”,起居养护的关键在于“保暖护阳”、“顺应时气”,避免阳气耗伤、风寒入侵。

(一)作息:早睡晚起,养藏阳气

      此时昼短夜长,阳气收敛、阴气旺盛,应遵循“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的原则。建议每晚22:00-22:30入睡,早晨待阳光升起后再起床,避免熬夜耗伤阳气,也避免过早起床受风寒侵袭。熬夜会导致正气虚弱,免疫力下降,是流感高发的重要诱因之一。

(二)保暖:重点护好“易感部位”

      中医认为“寒从脚起”,“风从颈入”,头、颈、肩、背、脚是风寒入侵的关键部位,需重点保暖。

      外出时戴帽子、围围巾,避免颈部受凉引发感冒;穿高领衣物或戴护颈,保护项部的大椎穴(风寒入侵的重要门户)。

      选择保暖性好的鞋子,穿厚袜子,避免脚部受凉;睡前可用38-40℃左右的温水泡脚15-20分钟,泡至双脚发红,可加入生姜片6-9克或艾叶6-9克,增强驱寒暖身效果。

      背部和腹部也需保暖,避免穿露背装、露脐装,夜间睡觉时盖好被子,尤其注意背部不要受凉。

(三)环境:通风换气,规避浊气

      小雪后人们多紧闭门窗保暖,导致室内空气污浊、病毒细菌滋生,反而增加流感传播风险。建议每天上午10:00-11:00(阳光充足、气温稍高时)和下午15:00-16:00各开窗通风1次,每次20-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毒滋生。通风时可先到其他房间躲避,避免直接吹风受凉。

三、适度运动:动则生阳强体质,避汗防邪是关键

      中医认为“动则生阳”,适度运动能激活人体阳气、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脏腑功能和免疫力;但小雪后运动需“适度”,避免大汗淋漓导致阳气外泄,反而易感风寒。

(一)运动选择:温和舒缓为主

      推荐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温和的运动,避免高强度运动(如剧烈跑步、高强度健身)。其中八段锦中的“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等动作,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肺功能,尤其适合预防流感。

(二)运动要点:

      运动时间选在上午10:00-11:00或下午14:00-15:00,此时阳光充足、气温较高,避免在清晨或傍晚寒冷时段运动。

      运动强度以“身体微热、微微出汗”为宜,不宜大汗淋漓;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每周运动3-5次即可。

      运动前做好热身,避免突然剧烈运动;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更换干燥衣物,避免吹风受凉;运动后不宜立即喝冰水,可喝少量温热水补充水分。

四、穴位按摩:简便易行强免疫,关键穴位要记牢

      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可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增强脏腑功能,从而提升机体免疫力,达到预防流感的目的。操作简便,可日常居家进行。

(一)足三里穴:健脾和胃,增强整体免疫力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约四指横放的宽度),胫骨外侧一横指处。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揉,每次按揉1-2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按揉时力度适中,以有酸胀感为宜。

(二)大椎穴:散寒解表,抵御风寒入侵

      大椎穴位于项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低头时,颈部最突出的骨头下方凹陷处)。用手掌掌心搓热后,捂住大椎穴,持续搓揉1-2分钟,直至局部发热;也可采用艾灸的方式(温和灸),每次灸5-10分钟,每周2-3次。

(三)迎香穴:通利鼻窍,预防呼吸道不适

      迎香穴位于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鼻翼旁边的凹陷处)。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按揉,每次按揉1分钟,每天按揉3-5次。按揉时力度轻柔,以有酸胀感为宜。

结语

      小雪节气预防流感,需紧扣“扶正避邪”的中医核心,从饮食、起居、运动、穴位按摩等方面综合调理。日常坚持食用温阳润燥的养生食谱,保持规律作息、重点保暖,配合适度运动和穴位按摩,就能有效提升机体免疫力,安然抵御流感侵袭。若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症状,应及时就医。

中医科   曹静